本周三则——求职、阅读、元认知

本周三则——求职、阅读、元认知

本周逐渐让自己的思想可以控制自己的大脑去更理性的想一些问题。

一则,关于找工作

最近动了去自由市场试水看看自己的价值的想法,于是投了一些简历,准备面试。期间和金凯聊起找工作的一些情况,他给出的一些建议,我觉得有一些道理。

  • 我们现在不同刚毕业那会儿求职,更多的选择内推的方式,可能更好。
  • 无论是猎头,还是求职网站,都不一定是一个好的选择,「被别人卖了永远是廉价的」。
  • 求职网站,信息泄露这件事,终究是对自己不利的。

之后我们又聊了一些技术人学习和进步的事。有一些人学什么新东西都很快掌握,一方面是基础好,另一方面是由于学习方法好。学习方法好,更能正向促进人学得更快、更深入,于是「基础」就会更好,如此正向循环,牛人会一直变牛。

当很多模式、架构、模型我们都看过、玩儿过,高屋建瓴的认识、学习、思考问题,触类旁通,我们就会更快速的理解新的东西。

「知识广度是深度的副产品」。

最近去面试了两家,和一年半前刚刚从国企出来的时候相比,抛开技术层面来说,自己的进步还是不小。

更加自信了,也许是由于准备的更加充分了一些(其实这一次也并未做过多准备,只是近期项目总是不断梳理),也许是由于在互联网公司呆了有一年半,平时工作做事观察的、问的也比较多。包括框架、流程、组织结构、技术架构,和自己项目相关的无关的我了解一些,也许就是这份「底气」,让我觉得不仅仅对于目前所做的事情完全可以胜任,对于我中意的目标职位,我也一样可以做得好。也许就是这一种「相信自己」,并且有着实际工作成果的「相信自己」,让自己面对面试官讲经历过的事情毫不心虚。把一个更加阳光、自信、满脸写着「上进」、行动力的自己展现给别人。

另外一点,自己不再纠结于自己内心那份「理想主义技术热情」,虽然依然要对技术抱以「敬畏」,但是能够更快、更好的推进事情,把事情做成,这在我开来更重要。其实我想,这个行业做久了,大家可能都更倾向于这一点吧。

还有一点,就是不太在乎自己工资的细节,譬如公积金怎么交,税怎么交。在乎的是这份工作是否真的能让自己持续进步,在乎的是对方对自己能力的认可,而这个认可最直接的体现在薪水上。而我更加从这个角度「在乎」自己的薪水。

二则,关于阅读

最近,文瑞同学在朋友圈晒出了自己大半年看的书单,大大小小有20多本,不禁让人羡慕。羡慕的同时,让自己觉得惭愧。文瑞同学每天能坚持跑步、阅读,这本身就非常了不起。不禁让我想起2013年的我,从这个维度相比,那时的我比现在的我优秀的多。

  • 能够坚持跑步
  • 能够坚持阅读

翻出自己那时的博客记录,几个月也读了大大小小将近十几本书,有《极简欧洲史》这样极小的书,也有《明朝那些事儿》这样不小的书。

今年完整读完的书到现在其实就两本:

  • 《我们仨》
  • 《生于1984》

其余的几本书,譬如《社会动物》、《亲密关系》都可以用浅尝辄止来形容,阅读深度非常不到位。

谈到了阅读,又是一个深度和广度的问题。别人读了多少书,读的有多深,有多广,这些是与自己无关的。而自己读书的效果只有自己知道。

读的少不代表读的精,而读得多不代表读得粗。阅读这件事,一定是追求读得精的基础上,越多越好。

就阅读这件事本身,我是非常需要去反思的,是什么原因没有让自己去坚持自己的阅读,尤其是地铁阅读。

地铁中看了太多无关的东西,看这些东西的根本原因就是缺乏持续阅读坚持阅读所带来的成就感。无论是手机朋友圈里面有意思的东西,还是由于睡眠不好到地铁里累。如果能够坚持固定的习惯,让自己看到这个习惯积累的力量,积极的去记录和反思,一定会变得更好。

跑步同理。

三则,关于元认知

本周李笑来「得到」专栏的内容是元认知。元认知也可以认为是「心智」。

这个词我很早就在阳志平的博客中有接触到,并且当时还买了他推荐的一系列书:《元认知——改变大脑的顽固思维》、《脑内乾坤》、《上脑与下脑》、《心思大开》、《重塑大脑、重塑人生》,可见我很早就认识到「元认知」的重要性,可是一直也没有去认真的思考元认知的问题,哪怕认真的把这几本相关的书读完,可见到目前为止我的「元认知」能力有多么的「弱」。

但是,我并没有被自己如此的「不堪」所击倒,我现在认识到这个问题,在一定的时间之内就可以有所改观。

元认知能力,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习得的。

提高元认知能力,需要深入思考,需要反思,需要后天不断练习去拥有这项能力,需要始终相信自己能够改变自己,并且改变的不仅仅是现在的自己,而且是未来的自己。

如李笑来老师所说:「元认知能力就是不断脱离这种束缚的能力,让你能够站在更高的层次去控制自己的大脑。」


写于 2016. 10. 01